非遗项目

陕西的羌族历史从夏商时期开始,从炎黄开始,主要活动在陕南这块土地。陕南处于秦岭和巴山之间,是川、陕的门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茶马古道、丝绸古道,也是秦王伐蜀古道、三国文化走廊,更是羌人南迁的必经之地。羌人在这里居留生息几千年,文化遗存丰厚,民居、饮食、服饰别具一格,信仰、婚丧、习俗与众不同。

非遗调查

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布状况和文化生态环境划分,略阳县羌族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区为:紫云宫、江神庙和白水江江神庙羌族建筑群暨羌文化保护区,八渡河流域羌族文化保护区,五龙洞镇羌族民俗保护区;重点区为:徐家坪、郭镇、乐素河、黑河坝等羌族文化保护区域,白雀寺、药木院、双集垭、铁佛寺、林家山羌族古民居建筑保护区,王富沟溶洞群自然生态景观,县茶马古道保护区。除以上区域外,其他镇办皆为一般区。

 
非遗研究

在中华文化新时期研究进程中,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羌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族群的历史文化、厘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资源。

武兴国是南北朝少数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闪光点之一。《武兴国志》既填补了氏族最辉煌时期建国历史的空白,又全面挖掘了南北朝氏族与汉、羌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是陕西乃至中国厚重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武兴国建国时间、王谱、族谱、人物、重大战事和立国精神的系统考证尚属首次,在当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能专心致志研史修志,精神可嘉。《武兴国志》必将为中国历史研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和不可磨灭的色彩。也期望回望历史,开创未来!

武兴国是南北朝少数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闪光点之一。《武兴国志》既填补了氏族最辉煌时期建国历史的空白,又全面挖掘了南北朝氏族与汉、羌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是陕西乃至中国厚重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武兴国建国时间、王谱、族谱、人物、重大战事和立国精神的系统考证尚属首次,在当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能专心致志研史修志,精神可嘉。《武兴国志》必将为中国历史研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和不可磨灭的色彩。也期望回望历史,开创未来!

非遗保护

根据《略阳县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保护实验区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1年—2015年):制定羌文化保护、传播制度、措施,加强羌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和文物、实物的征集。第二阶段(2016年—2020年):投入使用修建好的羌文化研究保护设施,抓好未建好工程实施。第三阶段(2021年—2025年):加强羌文化研究机构规范化运行。

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2006--2021)

2006年4月10日,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工作小组,组长:杨晓文;成员:蹇志华、张义昌,并上报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由于没有经费导致非遗普查工作开展滞后。

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 2020年度

2020年1月3日,召开羌文化展示中心开标发布会,项目中标单位是陕西卓焰环保有限公司,项目定于1月16日开工,工期70天。2020年3月18日,羌文化展示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 2019年度

2019年1月28日至2019年2月1日,略阳羌族羊皮鼓舞在汉中市歌舞剧团参加排练。2019年2月1日,参加汉中市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2019年3月7日略阳羌族羊皮鼓舞走进汉中师大附小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 2018年度

2018年2月14日,略阳羌族舞蹈《尔玛姑娘》参加汉中春晚2018年3月16日,西部网记者团来我县拍摄省级非遗名录略阳罐罐茶制作工艺流程,并对略阳罐罐传承情况做了专访。

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 2017年度

2017年3月6日,受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我馆携略阳羌族羊皮鼓舞原生态表演队,参加由西乡县委、西乡县人民政府举办的,西乡县2017“相约樱桃花”踏青采风活动启动仪式暨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

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 2016年度

2016年2月27日,省馆书记一行来我馆指导非遗展厅建设工作。2016年3月18日,铁佛寺酿醋调查。2016年3月22日,唐兴明参加2016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汉山歌会。

非遗资讯

以羌族民俗文化展示为基础,以羌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把羌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肌理,打造有味道、有记忆、有传承的特色县城。

  • 2022年,略阳县聚焦打造“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构建“七大产业链”,强化招商工作组织领导,整合全县招商力量,立足优势资源,突出主导产业,着力招大引强。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3.01亿元;签约招商项目44个,总投资129.02亿元
3月16日,略阳县紫云宫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施工现场,3位雕刻工人正在进行木刻修复。陕西省略阳县境内的紫云宫古建筑群是汉中市仅存的一处氐羌文化遗址。
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7000户、25263人全部脱贫,贫困群众全部住进“安全房”,贫困患者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覆盖率和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到100%,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人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奋斗目标,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凤县代王山,在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因“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其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包括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
略阳是古代羌族的聚居区之一,部分地区群众在语言、服饰、饮食、民居建筑、风俗习惯、节庆礼仪、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方面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羌族文化特色。去年11月,略阳被文化部命名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近日,略阳县借助氐羌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大力包装地域优势项目,以展品展示、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向外来客商推介川射干、猪苓等中药材,乌鸡、茶叶等农产品与灵岩寺、五龙洞景区投资开发等多个潜力项目,开幕式当天,该县与省内外客商集中签约项目20个,引进资金达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