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神农、大禹都是羌人,夏、商、周、秦等先朝,也都和羌族有着密不可分渊源。古代羌族部落支系众多,分布地域广阔。《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羌族从夏朝就开始大规模远距离地向中原地区迁徙,这些迁徙进一步扩大了羌人的活动范围,也更广泛地传播了羌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羌族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的独特而璀璨羌族文化,已深深印入人们的思想意识,隐涵在民俗文化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在中华文化的殿堂中,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羌民族文化这样引人入胜,勾人魂魄,诱人探寻,令人惊叹,散发着灿烂的光芒,映射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陕西的羌族历史从夏商时期开始,从炎黄开始,主要活动在陕南这块土地。陕南处于秦岭和巴山之间,是川、陕的门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茶马古道、丝绸古道,也是秦王伐蜀古道、三国文化走廊,更是羌人南迁的必经之地。羌人在这里居留生息几千年,文化遗存丰厚,民居、饮食、服饰别具一格,信仰、婚丧、习俗与众不同。如傩艺,神秘而神奇,震撼人心;如民歌,内容广泛,语言生动,悦耳而悠扬。这对陕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陕南的风习,就是羌族风习,陕南的地域文化特色,就是羌族文化特色。
羌族自称"尔玛"(xma)、"尔麦"(xma)或"日玛"(zma)、"日麦"(zme),这是同一名称在不同地区的语音变化,意为"天之子民"。历史上因时代、地域的不同,羌人又被称之为"姜"、"羌"、"氐羌"、"羌戎"、" 西羌"等。
"姜"、"姜姓"部落集团,是羌人最进入中原的一个分支,是古中原的地区最著名的民族共同体之一,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至春秋战国之际,"姜姓"族群在中原政治、经济等领域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 "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是西羌之一种。实际上 ,"姜"、"羌"本是一字,因姓氏称之"姜",为族名称之"羌"。因"姜"、"姜姓"族群在中国上古时期显赫的 历史地位,汉晋史家是有此论的。
传说姜姓始祖为炎帝,其最初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活动中心在今陕西渭水上游,与黄帝族邻。《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左传·哀公九年》也载:"炎帝为火师 ,姜姓其后也。"后东向进入中原地区,在今河南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地区获得空前发展,成为黄河 流域几个著名的部落集团之一,也是羌人进入中原地区的先驱。
从甲骨文关于"羌"和"羌方"活动情况看,商代羌之疆域广大,大致据有今甘肃省大部和陕西西部、山 西南部及河南西北一带,是商王朝"四邦方"之一。著名族群有"北羌"、"马羌"等。其经济生活仍以畜牧业 为主。后羌人加入周武王推翻商王朝的联军。《后汉方·西羌传》说:"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师会于牧野 。"这里的羌当指的是就是这部分羌族。他是夏之遗民,或同姓族群,这是仅次于商王朝的又一政治、军 事集团。
"氐羌"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山海经·海内经》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 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逸周书·王会解》说"氐羌以鸾鸟"。孔晁《注》云:"氐羌,地。羌不 同,故谓之'氐羌';今谓之'矣'。"如是,羌是大名,氐是羌中的一种,因羌的种类很多,所以称氐为"氐羌"。据顾颉刚考证认为,氐羌同为姜姓,即同出于炎帝。童书业更进一步论证:'姬姜'似即'氐羌'。'姜 '之即'羌'……'姬'之即'氐'。如是,氐羌实为共同种,盖其后进,是有此称。至汉晋以后,氐羌逐渐分流,成为介于华、羌之间的又一民族。
戎、羌戎。周文献中常以戎概称西方非华夏文化圈内诸族。如《礼记·王制》:"……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又《大戴礼记·千乘》载:"……西辟之民曰戎,劲以刚。"考戎当为炎黄族群 之后进者。顾颉刚认为:"晋、秦诸国周围都是戎、狄。这就是说在今山西、陕西南省境内生活于戎、狄文化的,远较生活华夏文化的为多……戎里也有姬姓的,也有姜姓的,使我们知道姬姜诸姓本出于戎。蒙 文通还考订:"秦即犬戎之一支";"秦之为戎,固不自疑"。见于史载的"戎"族群,先后有"犬戎"、"姜氏之戎"、"允姓之戎"、"申戎"、"陆浑之戎"和"义渠"等。从发展水平上说,他们是介于姜、羌之间的类型 。任乃强指出:"羌语中,适于耕种的河谷叫戎……羌与戎的区别,就是牧与农的区别,华族化与非族化的区别。"经春秋、战国之世,诸戎多融合到秦、晋诸国中。
西羌。氐羌族群世居西方,进入中原的姜羌族群逐步转入农业经济,成为华夏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 留居原地者依然保存其经济和文化传统,广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因此,汉晋史籍又常称之"西羌"。 西羌族群甚多,史载"凡百五十种"。在今甘肃、青海、陕西地区的有:先零羌、烧当羌、钟羌、勒姐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沈氐羌、虔人羌、牢姐羌、卦养羌、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当阗羌、滇那羌 、黄羝羌等。在今新疆则有西夜、蒲犁、依赖、无雷、葱芘、白马、黄牛、阿色等。西藏有发羌、唐牦;内蒙古有南山羌。而西南地区则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等。历唐宋之世,他们多融合于汉族 ,或演变为藏缅语族诸民族;惟有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生息发展至今。